两张圆桌各坐满十一个人,在树皮寮饭店百无聊赖的等待那久违的饭菜。当那一大盆苦瓜炒猪肉被端上桌的时候,瞬时间,静谧的空气被声讨的浪涌无限充斥,就像汽车碰撞后安全囊一下子被弹出的感觉,或者是谁打翻了一摇篮婴孩。
“口苦能为偈,心清志方操。”苦瓜确实不为人人所喜爱,其味先苦后甘,以至于不能用简单的砂糖或食盐酱醋遮盖苦涩。不喜爱的人若尝到苦瓜,味蕾是要开始造反的,清苦之味由舌根充盈的毛细血顺着血流管直抵心肺,令人后怕。忆及自己曾尝过的三丫苦茶果,我很能理解他们的抵触。然而,我却是喜爱苦瓜的那类小众。见无人临幸那一大碟菜,心中不由窃喜,一箸一勺的往自己碗里添,不自觉的吃了好些,直至饭饱茶凉。
饭桌上也开始了关于苦瓜的讨论,相互“嘲讽”、不能理解,宛若南北咸甜口味的大论战。其实,无非是甲之熊掌,乙之砒霜;亦有人是身处大洞的清苦环境之中,自动麻痹了味觉,果腹最是要紧。一生当中的喜爱与否,因时而异,随境变迁;而每个人也没有肆意评论的权利,不加控制的喉舌往往如刀似刃。同而合,不同便理解尊重。
Eason有一首题为“苦瓜”的歌,“开始时捱一些苦,栽种绝处的花。”能否忍过苦涩而获得甘饴,取决于心境态度,看我们将那一种苦看得更重,那一种却又可转化成历练。很喜欢菜根谭里的一句:“静中静非真静,动处静得来,才是性天之真境;乐处乐非真乐,苦中乐得来,才是心体之真机。”
哪一天突然相看莞尔,盘中透着那味儿。